?
圖為海水稻秧苗 翟李強 攝
中新網北海8月23日電(翟李強)8月22日,在廣西北海市合浦縣山口鎮高坡村和北界村之間的稻田里,袁隆平團隊專家在指導當地農民進行海水稻的晚造秧苗插種。這片曾經因海水倒灌而丟荒了十多年的農田,因種植海水稻獲得成功而煥發新生,今年早造海水稻畝產達400多公斤。
據介紹,該海水稻項目是由袁隆平團隊、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與廣西維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聯合共同開發實施,利用沿海鹽堿地實施的種養項目。不僅可在鹽堿地生產稻米,還可以在稻田中配套放養魚、蝦、蟹,飼養海鴨等,實施種養一體化,達到一田多用、一田多效,增加田地的綜合產出。目前項目規劃面積1000多畝,今年上半年已累計投資500萬,主要完成400畝海水稻示范種植并取得了預期效果,同時套養200畝的水產。
莊文是山口鎮當地的居民,目前他負責稻田的日常管理,他告訴記者,這片農田曾種植淡水雜交水稻及紅薯等作物,但十多年前因海堤決堤,海水倒灌而逐漸被荒廢,現已變成鹽堿地,而長時間的閑置,土壤變得非常肥沃。
圖為海水稻秧苗 翟李強 攝
廣西維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莊奕福介紹,2016年,他在下鄉扶貧過程中獲悉了這片荒廢的耕地后,于2018年進行流轉,與袁隆平團隊開始實驗海水稻種植,并獲得成功。2019年,經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商議,決定在此進行“不同鹽堿生態區雜交海水稻豐產模式構建及示范”種植。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胡遠藝博士介紹,項目基地處于海水口位置,又有淡水補充,非常適合海水稻的種植,今年上半年,他們在這里試種了100畝的示范片,收獲的產量是非??捎^的,晚稻還將進行新的研發。
廣西沿海種植海水稻歷史悠久,海水稻在當地亦稱“潮禾”、“赤禾”,北海、欽州、防城港都有野生和人工種植的海水稻,但面積都很小,且由于產量較低所以漸漸被遺忘。
廣西維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莊明川表示,海水稻試種成功后,他希望首先能在廣西沿海得到推廣,然后逐漸向東南亞沿海地區輻射,為生態農業作出貢獻。
有專家表示,海水稻項目在廣西的成功推廣種植,不但可以解決廣西沿海鹽堿地的開發利用問題,為沿海農民增加增收途徑,而且對解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糧食問題也很有意義。(完)
(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更正或刪除)